這些年來,智慧社區的概念走進了大眾的視野,一個小區加上“智慧”、“科技”的概念,就搖身變成智慧社區了。對于一些科技、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來說,入住這樣的小區,一方面與自己的需求契合,另一方面也是身份的象征。
可是,智慧社區真的“智慧”嗎?
當許多居民買房子時,他們重視智能社區的概念,卻發現社區的運作是毫無意義的,而智能家居只是處于概念階段,說到自由手,其實往往是維護,認為借助智能社區的管理模式,物業服務可以進一步完善,其實物業或熟悉的外觀。
是“現實生活”還是“偽概念” ,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社區?
一些人認為智能社區是由一些智能家居和一些監控攝像頭構成的; 另一些人則認為智能社區是高科技的,就像鋼鐵俠的家一樣。
從實用的角度來看,人們追求智能生活,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種更智能,更方便,更舒適的生活體驗。無論是智能總控制,還是萬物的相互聯系,都源于人們的實際需求。
智慧社區所涉及的場景和領域具有不同于中國傳統文化小區,它以社區為核心,貫穿了數字進行家庭、智慧物業、社區治理、城市管理服務等多個不同領域,要建設好智慧社區,缺一不可。
因此,為什么許多智能社區不是“智能”的,因為家庭與社區、社區與城市被數據分開,物業管理與城市治理是分開的,社區養老金、教育、醫療保健等資源不能連接到用戶手中,政府、街道、社區不能參與社區的建設與運營維護工作。
搭建真正的智慧社區,首先我們需要進行統一標準、建立智慧社區綜合服務管理系統平臺。
社區內的安防、電梯、停車、消防、監控等系統,應與家居、醫療、政務、教育、養老、商圈、交通等資源連接,并制定統一的平臺標準,將各類系統集成到智慧社區平臺,上接城市管理,下聯數字家庭。
其次,政企結合可以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。
社區的真正痛點和難點,更多在運維和社區治理,通過政府的參與、授權,使物業真正發揮橋梁的作用,實現上通下達。
智慧社區從概念到落地,再到普及推廣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不僅需要科技的加持,也需要回歸生活的本質。比爾·蓋茨曾在《未來之路》中寫道:“在不遠的未來,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合潮流?!毕M麑崿F全民智慧生活不再是夢想